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普通生物学 科目代码: 871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普通生物学是系统介绍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反映近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和发展动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是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医学、农林牧、食品、环境等学科知识的重要补充,为相关专业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考试基本内容
1. 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2.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3.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4. 遗传与变异
5. 生物多样性
6. 生态学
三、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四、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绪 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物命名的二名法及生物的分类阶元、五界分类系统。
第一篇 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1.水的特性与生理意义。
2.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单体结构特点与大分子的功能。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1.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2.细胞核、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等的细胞结构特点与功能。
3.生物膜结构组成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
4. 细胞连接的种类。
第四章 细胞代谢
1.吸能反应、放能反应、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物质的跨膜转运的方式、原理。
3.酶反应的特点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4.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发生部位、结果及合成ATP的机制。
5.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主要过程。
第五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全能性的基本概念。
2.细胞周期的分期与有丝分裂期各期的特点。
3.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4.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第二篇 动物的形态和功能
第六章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1.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2.高等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第七章 营养与消化
1.营养素、消化、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2.异养生物人与动物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及主要食物来源。
3.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胃与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 血液与循环
1.基本概念: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凝集原、凝集素、血压、心动周期。
2.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3.ABO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
4.人血液循环系统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
5.血液循环的功能。
第九章 呼吸: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特别是肺的结构及其功能。
2.呼吸的整个过程和呼吸的原理。
第十章 内环境的控制
1. 恒温动物、变温动物、排泄的基本概念。
2. 体温调节的过程与机理。
3. 参与排泄的器官及其作用。
4.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特别是肾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5. 尿的形成过程及调节机制。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与化学调节—体液调节
1.激素、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
2.激素的作用、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3.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的作用。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1.神经冲动、反射、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冲动产生的机理。
3. 内脏神经的功能特点
第十四章 感觉器官与感觉
1.感觉、适应的基本概念。
2.感觉的一般特性。
3.眼球的结构与眼折光系统功能及感光功能。
4. 耳的基本结构与听觉产生的机制、过程。
第十五章 动物如何与运动
1.肌纤维、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的基本概念。
2.肌肉的结构种类、骨骼肌肉细胞的结构与肌肉细胞收缩的机理。
3.运动需要骨骼与肌肉的协调作用的机理。
第十六章 生殖与胚胎发育
1.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受精、分娩的基本概念。
2.睾丸、卵巢的结构与功能。
3.精子、卵子产生、受精的过程。
第三篇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十七章 植物的结构、生殖和发育
1.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根、茎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的概念、过程。
3.被子植物双受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第十八章 植物的营养
1.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进入根木质部的途径。
2.水分沿导管上运的蒸腾作用-内聚力-张力机制。
3.糖分等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的机制——压流模型。
第十九章 植物的调控系统
1.目前已发现的5类植物激素及其功能、应用。
2.植物的生物钟现象及其光敏素理论。
第四篇 遗传与变异
第二十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联会、性连锁基因、伴性遗传、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染色体图等基本概念。
2.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的本质、规律。
第六篇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二十九章 真核细胞起源及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1. 真核细胞的起源过程。
2. 原生生物的种类与基本特征。
第七篇 生态学
第三十四章 生物与环境
1.生态学、环境、生态因子、生物的耐受性法则等基本概念。
2.水、阳光、温度等对生物的影响。
3. 生态因子的种类、Liebig的最小因子法则。
第三十五章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
1. 种群、种群的重要参数-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基本概念。
第三十六章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1.群落、群落演替、顶级群落的基本概念。
2.群落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第三十七章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1.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初级生产量、生物量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功能类群的功能、特点。
3.食物链、食物网的组成。
4.营养级与消费级的区别。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特点。
五、参考书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所在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盖章) 日期: 2020年 7月 20 日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生物化学 科目代码: 671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在现代生物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综合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内容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氮的含量及应用;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与英文缩写;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3.氨基酸的两性性质、紫外吸收性质及重要化学反应;
4.肽和肽键,多肽链及N、C末端,主链骨架的概念;
5.蛋白质的分类;
6.蛋白质的结构;分析比较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7.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空间结构、蛋白质功能、物种进化的关系;分子病的概念和例子。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血红蛋白的变构效应与协同效应;
8.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蛋白质的胶体性质、紫外吸收性质。蛋白质的变性、沉淀与呈色反应。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透析与超滤、盐析和其它沉淀法;
9.电泳的概念、原理、种类――层析的种类与原理;超速离心的概念及在蛋白质研究中的用途。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测定的程序、基本方法。
第二章 酶化学
1.酶的命名与分类;
2.酶的分子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
3.多功能酶、酶辅助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4.酶活性中心及必需基团;
5.酶促反应的特点;
6.酶促反应的机制――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7.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曼方程,Km与Vm的意义,Km与Vm测定;酶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与最适温度,pH的影响原因和最适pH;
8.酶的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作用及区别;激活剂的概念。酶活性测定及活性单位。酶活性的调节――酶原激活、别构效应、共价修饰;酶含量的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同工酶。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概念、命名、分类;了解各维生素化学结构、来源,掌握维生素作为辅酶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核酸化学
1.核苷酸的结构、种类、缩写;核苷酸的作用;
2.核酸的一级结构;
3.DNA的空间结构;
4.DNA的功能;
5.RNA的种类,mRNA、t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6.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
第五章 激素
了解激素概念、分类、来源、生理功能,掌握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六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复制的基本规律――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性复制;
2.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3.DNA复制的保真性;
4.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因子:解螺旋酶、引物酶、单链DNA结合蛋白、拓扑异构酶、DNA连接酶;
5.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基本过程;
6.真核生物DNA合成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7.逆转录;
8.DNA损伤(突变)与修复――光复活、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录的模板和酶;
9.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核心酶及全酶的功能、σ亚基,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Ⅰ、Ⅱ、Ⅲ的功能;原核生物的启动子、RNA聚合酶的识别及结合位点;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核酶。
第七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了解核酸的解聚与核苷酸的降解。了解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分解的大致过程,掌握各碱基分解的终产物,了解痛风的发病机理。掌握嘌呤、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所需的原料,了解合成的大致过程,了解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了解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第八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mRNA、tRNA、核糖体;遗传密码;核糖体的亚基、P位、A位;tRNA与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酰-tRNA合成酶,起始氨基酰-tRNA;
2.肽链合成起始因子、原核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肽链的延长因子;进位、转肽、移位;肽链延长方向;肽链合成的终止;多聚核糖体;
3.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和输送,信号肽。
第九章 生物氧化
1.呼吸链、呼吸链复合体的概念;呼吸链复合体的种类和组成;各传递体的结构和作用;NADH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及其排列顺序,排列顺序的确定方法;氧化磷酸化概念、偶联部位及确定方法;P/O比值;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2.ATP合成酶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呼吸链抑制剂的概念、种类;解偶联剂的概念、作用机制和代表性物质;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DP的调节;
3.高能化合物的概念、种类;ATP的结构、生成与利用方式;磷酸肌酸的生成及作用;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胞浆NADH的氧化——α-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ATP、ADP、PPi的转运。
第十章 糖代谢
1.糖酵解的概念、进行部位、代谢意义;糖酵解具体代谢过程;糖酵解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的调节方式;
2.糖的有氧氧化概念、进行部位、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总反应式和反应过程;三羧酸循环具体代谢过程及意义;有氧氧化调节的关键酶、调节因素;
3.巴斯德效应;
4.磷酸戊糖途径大致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5.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基本反应,糖原代谢的调节,糖原累积症;糖异生途径的反应、原料;糖异生的调节――三个底物循环;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乳酸循环;
6.血糖的概念、来源、去路;血糖的调节――肝的调节与激素调节;血糖水平异常。
第十一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和氮平衡,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2.氨基酸的脱氨:转氨与联合脱氨;α-酮酸的代谢;氨的转运,鸟氨酸循环,高血氨症和氨中毒;
3.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4.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5.一碳单位的概念与种类,一碳单位与四氢叶酸,一碳单位与氨基酸代谢。
第十二章 脂代谢
1.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脂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及限速酶、脂酸的β-氧化过程;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脂酸的其它氧化方式;酮体的概念、生成的器官、亚细胞部位、过程,酮体氧化的器官和主要的酶、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生成的调节;
3.软脂酸合成的亚细胞部位、合成原料乙酰CoA及乙酰CoA出线粒体的机制;脂酸合成的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脂酸成酶系及过程、内质网及线粒体脂酸碳链的加长的原料、不饱和脂酸的合成、脂酸合成的调节;甘油三酯的合成。
第十三章 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1.物质代谢的整体性,代谢调节,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各种物质代谢均具有共同的代谢池,ATP是机体储存能量及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NADPH 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2.物质代谢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脂类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核酸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3.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关键酶变构调节的概念、调节的机理、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酶促化学修饰的特点;酶量的调节、酶合成的诱导与阻遏、降解的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调节。
三、考试方式
闭卷
四、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组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重要性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电泳。
第二章 酶化学
酶的组成、命名、分类,酶催化反应高效性和专一性的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促反应的抑制,酶活性调节方式。
第三章 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概念、命名、分类;各维生素化学结构、来源,B族维生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核酸化学
核苷酸的结构、种类、缩写;核苷酸的作用;核酸种类,核酸的空间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五章 激素
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六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DNA复制的基本规律,DNA复制的保真性;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因子;原核生物DNA复制,真核生物DNA合成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逆转录;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RNA聚合酶;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核酶。
第七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分解的大致过程,各碱基分解的终产物,痛风的发病机理;嘌呤、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所需的原料,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
第八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核糖体结构,氨基酰-tRNA合成酶,起始氨基酰-tRNA;肽链合成起始因子、原核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肽链的延长因子;进位、转肽、移位;肽链延长方向;肽链合成的终止;多聚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和输送,信号肽。
第九章 生物氧化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P/O比值,ATP合成酶;呼吸链抑制剂,解偶联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高能化合物,ATP的结构、生成与利用方式;线粒体穿梭。
第十章 糖代谢
糖酵解,糖的有氧分解,巴斯德效应,磷酸戊糖途径,糖原代谢,糖异生,乳酸循环,血糖。
第十一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和氮平衡,必需氨基酸;氨基酸脱氨,鸟氨酸循环,个别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酸的脱羧,氨基酸与一碳单位。
第十二章 脂代谢
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脂酸合成的调节;。
第十三章 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物质代谢的重要特点;各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调节。
五、参考书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著).生物化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郑集,陈钧辉(编著).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所在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盖章) 日期:2020年7月20日